《文天祥》前 言 作者丨文富稳 13世纪中叶,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正处于顶峰时期,尖锐激烈,错综复杂。元蒙大兵压境,步步进逼,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危如累卵。严酷而伟大的时代,壮烈激昂的抗元斗争,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文天祥。文天祥,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者、民族英雄,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和诗人。700多年来,他那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和正义之举,一直激励着后人奋发进取,无私奉献,任劳任怨,造福于民。他永远是人们崇敬和效仿的楷模。 作家杨友今长期坚持搜集文天祥的史料和传说,阅读和钻研了数以千万言的文史资料和传评、文论,以及《文山先生全集》等著述。实地考察了许多文天祥生前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,艰苦跋涉,行程往返数万里。“十年磨一剑”。20世纪80年代写出初稿后,90年代又反复修改,废寝忘食,克服重重困难,三易其稿。成书后,分别在长沙和北京召开了作品讨论会及文天祥学术研究会。但是,作者仍不满足,又重温史料,进一步深入实地调查考证,登门请教史学专家和文学大师,反复与海内外文氏后裔联系,修正并重写了《文天祥》一书。脱稿后,杨友今先生数次赴深圳和香港,约我面谈,征询香港文氏宗亲总会及相关人士的意见。托尔斯泰说:“只有当诗人‘沉醉于感情中’时,才能‘使诗人找到关于那个唯一正确的字的唯一正确的安排方式’。”这句哲理性名言,对于文艺创作的影响是极深刻极深远的。我们觉得友今先生倾注大量心血和感情创作的《文天祥》书稿,与原稿比较,可谓面貌大大改观:谋篇气度恢宏,文笔曲折委婉,情节跌宕起伏,人物跃然纸上,具有强烈的美的感染力。 《文天祥》是我国第一部集中描写文天祥生平业绩的长篇小说,也是作家呕心沥血雕刻出来的别开生面的力作,也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的形象化教材。 优秀的文学作品,决不是干瘪的政治口号或者文字游戏,而是人类社会的真实反映,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结晶。袁枚曾形象地比喻说:“蚕食桑而所吐者丝,非桑也。蜂采花而酿者蜜,非花也。”作家的创作意识和旨趣,必须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过程,才能适切而生动地表达出来。此次修订,作者非常注重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,把真实看作是作品的灵魂。真实在《文天祥》中不再是抽象物,而是具体形式的存在。实的前提是真,以真显实,即以历史的“真”展开想象,显示文学的“实”,使“真”变得更“实”,更逼真,更鲜活。文天祥的生平,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:少年立志、宦海沉浮、起兵抗元和狱中斗争。其中所发生的事件和不同人物命运的遭际,作者以史料和民间传闻、口碑为依据,经过独特的文学体验,从想象大门出来又回到存在世界中进行审视,对历史的“本真”作出了相当实在的“再现”。这样,既体现了审美效应上的“原本”特色,又创造了文学所要求的“典型”意象,达到了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艺术高度。 歌颂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生命价值,是这部历史小说的鲜明的主题、主要特色和主旋律。别林斯基指出:“取消艺术为社会服务的权利,这是贬低艺术,而不是提高它,因为这意味着剥夺了它最活跃的力量,亦即思想,使之成为清闲享乐的东西,成为无所事事的懒人的玩物。”小说《文天祥》在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时,从塑造形象出发,着力挖掘文天祥美而豪迈、壮而动人的事功和美好的内心世界。充分展现了文天祥等中华魂高尚的风格、品德和英雄气概。艺术结构上,作品以《李自成》等新历史小说为蓝本,又借鉴了外国文学的某些技巧。篇章布局大起大落,富于变化,疏阔处一笔带过,细密处浓墨重彩,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链条式的连环结构。波澜起伏,首尾照应,鬼斧神工,浑然联成一体。这种结构方式有效地加强了节奏感和紧凑感,使小说具有一种奔腾不息的气势。线索多而主次分明,头绪纷繁而有条不紊。主线副线交织,副线烘托和补充主线,服务主线。整体上既没有离开故事展开情节,又把情节的进程归结到人物活动上面,表现文天祥等人物命运变迁的必然性,揭示其精神内涵,使人物性格在变迁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,活脱起来。 歌德说得好,“谁要理解诗人,就一定要进入他的领域。”杨友今先生不辞劳苦反复修订《文天祥》一书,固然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文学修养不无关系,而受文天祥人格魅力的感召则更是其坚持不懈的重要动力。据我所知,杨先生常常工作到深夜,甚至通宵达旦。忍受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煎熬之外,有时还会遭遇到一些料想不到的危险。在考察厓山海战古战场时,他租了一条渔船下海巡视,遇上了暴风雨,险些葬身海底。文学大师康濯曾经称道杨友今是文艺界的拓荒牛。著名作家周健明说杨友今是一位实力派作家。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达说杨友今的历史小说“所描写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大人物,没有相当的学养、魄力和艺术手腕是难以驾驭的”。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两位副主席张炯和陈建功所言,杨友今既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,又是一位高产作家。长篇小说《文天祥》便是他以拼命的毅力和耐力,锲而不舍,孜孜不倦,在文学园地上辛勤耕耘香韵四溢的佳卉硕果。作品视野开阔,意蕴深远,高品位地讴歌了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。潇洒的笔触所及,恍然行云流水、恣肆汪洋,给人以凝重而慷慨激昂的壮烈感,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,震撼灵魂、诱发联想。 (作者系香港文氏宗亲总会理事长) |
|关于我们|网站地图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文氏宗亲网.
( 湘ICP备14001527号-1 )
|
GMT+8, 2019-12-11 22:47 , Processed in 15.442700 second(s), 37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